漸被淡忘的莆仙“七月半”
- 愛上莆田,愛上莆田人
- 莆田人論壇,莆田最大的生活資訊論壇
- 金杯,銀杯,不如咱老百姓的口碑!
這個節,曾和春節一樣隆重,歷時6天,還有“放水燈”“接送公媽”等奇異風俗,如今聚居方式被打破,過節人少 祭祖行孝中元節曾很講究 莆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、民俗專家林成彬說,莆仙地區兩個最重要的節日,一個是大年三十,俗稱“顧某”,也就是顧著老婆的意思。還有一個就是“七月半”,俗稱“顧祖”,祭祖行孝是過節的主題。 林成彬告訴記者,每年農歷七月十一和十二,家家戶戶都要做一種用糯米磨漿加“金水”,也就是堿水蒸成的粿,因為顏色金黃,所以稱這種食物為“金粿”,這是中元節最主要的節日食品。此外,還要擺設祭品,恭請祖先返家,俗稱“接公媽”。 農歷七月十三和十四,已出嫁的女子,如果娘家父母雙亡,或一方亡故,要領夫婿攜兒女回娘家哭奠“送紙”,稱為“送頭年紙”,祭品有果品及豬頭、豬蹄、金粿、薄荷糕和紙箔。娘家收禮之后要回禮,一般要送紅燈籠一對、碗十個、嬰兒坐用的“車椅轎”等禮品,讓女兒挑回家表示添丁幸福,生活甜美,所以叫“挑來挑去”。 農歷七月十五為祭日,也稱“接公媽”。這一天,無論是旅居海外的華人、華僑,還是在外省市工作的親人,都要趕回家鄉,全家相聚一堂,共祭祖先。中元節晚上,莆仙一些寺廟還舉行普度和孟蘭會,沿海民間也有用白紙折成各種花朵、船只,在中間點上蠟燭放漂水上的“放水燈”風俗。農歷七月十六,各家舉行“送公媽”,莆仙中元節也到此結束。 獨特風俗急需傳承保護 “莆田文獻名邦,自古注重禮儀,現在不比以前,莆仙傳統中元節過節方式早就被淡化。”林成彬清楚地記得,上世紀80年代,有一年中元節,他在莆田陳氏祠堂里看到,陳家的子孫在祭祖后,跪著接受族長對家規祖訓的教育,族長介紹著先祖陳俊卿、陳瓚、陳文龍的事跡。“以前都是聚族而居,人們很有家族觀念,一般大家庭都要進廳堂,大家族則要進祠堂祭拜祖先,接受傳統道德教育,七月半祭祖是件非常嚴肅和重要的事?,F在隨著城市發展,聚居方式被打破,家族親戚多散居,親情淡薄,家族觀念缺失。”林成彬認為,這是導致中元節傳統民俗淡化的主要原因。 |
您看到此篇文章時的感受是: | |||||||
0![]() |
0![]() |
0![]() |
0![]() |
0![]() |
0![]() |
0![]() |
0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欠扁 | 支持 | 很棒 | 找罵 | 搞笑 | 軟文 | 不解 | 吃驚 |
- 福建新增20個省級小城鎮試點鎮 埭頭楓亭榜上有名
- 莆田:節后,名車這般返程
- 你知道怎樣不被職場閨蜜傷害嗎?
- 莆田:女子身陷傳銷窩點 假裝順從尋機報警
- “8.13”泉州地震謠言面前 泉州人很淡定
- 莆田市攝影家協會資助莆田學院25位優秀貧困生
- 莆田家用電熱水器洗澡被電成植物人,阿里斯頓的牌子
- 城鄉低保戶和農村五保戶家庭每戶每月免費用電15度
- 光天化日一男子當街刺死年輕女子
- 仙游地震屬于震群型地震 是我省正常的地震現象
- 省運會青少年部比賽8月移師水上 將產生44枚金牌
- 抗倭遺址莆禧古城蜈蚣軍道600年后仍在使用
- 第十五屆莆田市枇杷節 世界最大枇杷拼圖誕生
- 公關人員的禮品禮儀
- 應付尷尬的個人禮儀
- 哪些食物可以健康心血管
- 表示感謝的禮儀細節
- 如何做到言之有“禮”
- 常吃香蕉防12種常見病 有效維持血壓穩定
- 盤點12個健康誤區:睡覺要仰臥 想瘦少吃肉